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黑龙江林甸实施“托牛入场” 发展奶牛业增收脱贫

[导读] 黑龙江林甸实施“托牛入场” 发展奶牛业增收脱贫
黑龙江省林甸县有8个乡镇、83个行政村、20.5万农村人口。精准识别、精准退出“回头看”后,全县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4064户、8867人,贫困发生率4.2%;全县48个贫困村,尚有40个未脱贫。自脱贫攻坚工作启动以来,林甸县充分发挥奶牛业在脱贫攻坚中的产业优势,借助省政府“两牛一猪一禽”政策,在伊利龙头企业的拉动下,将奶牛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产业来抓,积极探索奶牛规模养殖与贫困户通过养牛增收的利益联结机制,推行“托牛入场、以场带户”的精准扶贫新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在具体实践中,林甸县重点把好五个关口:
一是把好载体保障关。奶牛规模牧场是承接“托牛入场”的有效载体。林甸县通过技术服务、政策扶持等措施,激励引导奶牛规模牧场履行社会责任,发挥其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对享受国家、省政策补贴的奶牛牧场,动员其拿出10%的饲养量用于贫困户“托牛入场”。为充分调动奶牛牧场参与“托牛入场”的热情,对参与奶牛扶贫的牧场在融资贷款上给予优先,在项目申报、基础建设补贴、养殖技术等方面给予倾斜。县畜牧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在疫病防控、技术指导等方面主动介入,确保规模牧场有序运转。通过宣传引导,全县落实扶贫奶牛牧场20处,为“托牛入场”深入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把好贫困户准入关。林甸县严格界定享受托牛入场政策贫困户的范围,突出将年龄在60岁以上、无劳动能力、有意愿托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扶持重点,消除其他贫困户的攀比心理。同时,严格执行准入审批流程,保证公开、公正、公平,避免弄虚作假、信息不真实。目前,已为1669户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养奶牛1698头,年底前还将完成800头奶牛托养任务,届时全县托养奶牛近2500头,托养奶牛总户数达2469户,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的60.75%,实现无劳动能力贫困户“托牛入场”全覆盖,户均年增收2000元,人均增收966元。
三是把好资金筹措关。林甸县充分调动牧场业主贷款和贫困户自筹款的积极性,被托养奶牛每头以2万元为筹资标准,贫困户自筹资金2000元,自筹有困难的由包扶单位或包扶干部帮助解决,激发贫困户发展内生动力;牧场贷款1.8万元,人民银行和农商行积极向上争取扶贫再贷款资金,由政府全额贴息。同时,量身定制了“奶牛活体抵押”等金融产品,按照带动贫困户奶牛数量,对牧场进行10倍放大授信,享受人民银行基准利率。目前,全县通过“奶牛活体抵押”获得贷款1.93亿元,切实保障了托牛入场资金需求。
四是把好利益分配关。林甸县本着政策扶持、政府贴息、牧场托养、贫困户受益的原则,奶牛采取全托养模式,贫困户不参与牧场的生产和管理,牧场负责经营管理和生产费用、承担全部风险。牧场每年给付贫困户不低于2000/头的收益,期限为4年,贫困户自筹资金按三年进行返还,收益和返还资金均按月打入贫困户账户,前三年每月返还223/头,第四年每月返还167/头。截止目前,各牧场已返还贫困户收益343万元。
五是把好运营管理关。林甸县研究制定了“托牛入场”一系列运营管理机制,建立规范运行机制,采取利益分配、贷款回收、资金监管等一整套制度措施,规范了贷款发放、场户确定、利益返还等工作流程,有效防范了运行管理风险和漏洞;建立风险防控机制,签订牧场、农商银行和保险公司的三方委托扣划协议,贫困户购牛本金及托养奶牛收益款,从牧场奶资中扣划,保证贫困户收益和本金安全。引入奶牛保险机制,由政府给予奶牛参保费用80%的政策支持,降低了牧场养殖风险;建立牧场保障机制,政府积极协调伊利龙头企业保持对牧场稳定的基础奶价,并对生产的牛奶不限收、不拒收,降低牧场经营风险。目前,牧场奶牛平均单产8吨,平均奶价3.5/公斤,扣除饲养成本,一头泌乳牛年纯效益可达8000元,扣除返还贫困户收益2000元,牧场还可收入6000元,有效解决了牧场有钱建设、无钱进牛的难题。

下一步,林甸县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在巩固“托牛入场”成果的基础上,加大河南牧原生猪资产收益、光伏、乐耳肉兔养殖等产业带动作用,提升产业扶贫水平,实现贫困户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信息来源:凤凰网  编辑:黑龙江奶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