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奶业重振雄风靠什么?

[导读] 奶业重振雄风靠什么?
    牛奶滞销、农民倒奶、宰杀奶牛……种种反常的信号弥漫整个乳业,全国奶粉又开始滞销。中国奶业协会称,全国奶粉库存量在30万吨左右,多省市出现倒奶现象。包括农业部在内的多个部门正紧急摸底乳品库存,寻求解决之道。多位专家则建议政府买单,将积压的乳品发放给贫困者。
   又见“专家”建言献策,而且继续秉持着不靠谱的风格。一方面,奶粉滞销根源在于奶品市场信心溃散,接连不断曝出的奶品质量问题,让有关部门到处匆匆“灭火”,权威的奶品质量综合报告尚属空白,系统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尚未建立,换言之,积压的奶粉或许不再含有三聚氰胺,但在质量转型期生产的产品,是否还存在其他未知风险,甚至连监管部门都还没有来得及搞得完全清楚,不应该让贫困者去承担哪怕或有的社会风险。
   另一方面,政府买单不能没有原则,财政收入也不是到处“救火”的廉价钱。奶业还在继续,奶品还在生产,这注定是一个源源不断的过程。那么,即使政府经过纳税人允许来购买这30万吨的库存奶粉,在奶品市场信心萎靡的状态下,同时即将产生新的奶粉积压,也就是说,目前信心情势下的奶品市场,几乎会存在永远购买不完的库存积压。可见,政府“托市”的依赖逻辑,并非在任何一个市场领域都能行得通。
   政府手中不只掌握着财政资金,还掌握着政策资源。面对奶粉滞销积压的不景气市场,真正需要做的不是用财政资金“托市”,而是用政策导向救市。奶品市场萎靡的根本原因是信誉透支和信誉塌陷所导致的消费信心严重低沉。恢复和提振奶品消费信心,关键是奶品质量的权威性和透明性。我们看到,为规范奶业市场,去年10月,政府出台了《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其中规定,生鲜乳和乳制品应当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由卫生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根据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及时组织修订。但是,据卫生部透露,这一标准计划在今年下半年出台。
   以笔者愚见,恢复和提振奶品消费信心,一方面必须加快出台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尽快建立系统的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让乳品质量在《食品安全法》和《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大框架之下,有更为标准和细致的保证,给恢复和提振消费信心以制度底气。另一方面,仅有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体系还不够,在这个特殊的消费信心恢复期,还应该在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建立质量监测和风险评估的季度报、月报甚至周报发布制度,让权威监测的产品质量公开化和透明化,让消费者敢于消费。
   这并非一种奢求,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自去年下半年加强了检测报告制度,在今年年初的一次检测报告中指出某品牌婴儿奶粉含三聚氰胺的衍生物三聚氰酸,给出了“污染极其严重”的结论。但是在我们,还没有对食品中所含三聚氰酸有明确的检测规定。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不明,质量监测不系统、信息发布不及时,这种情况下靠政府买单消化库存,显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财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