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河北:保住奶牛,保住奶业发展希望

[导读] 保住奶牛,保住奶业发展希望

 “这奶业什么时候才能恢复到正常?”
    万全县利农奶牛小区的奶农们把这个问题抛向了他们遇到的每一个“跑外的人”:小区的负责人、运奶的司机、伊利驻站监管员、乡镇防疫站人员、饲料推销员以及本报记者。但直到目前,他们仍在苦盼这个问题能有个答案。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
    记者采访发现,没有谁能给出奶业恢复的准确时间,奶农们迫切问这个问题的背后,心中盘算的却是“这奶牛是养,还是卖?”
    ■得奶源者得天下。河北奶业要发展,当务之急,要“保住奶牛”
    保住奶牛,实际上就是要保护奶农的利益。当前,中国奶业艰难转身,各路专家学者,多把视线盯向了乳制品企业,建议对企业贷款、贴息,对积压奶粉实行国家储备……所有声音汇集起来,乳企似乎开始成为更需要政策照顾的弱者。事实上,同企业相比,普通奶农应对危机的能力更小、更弱。2008年亏损16亿元的伊利公司,今年一季度已经盈利1亿多元。而奶农韩悦跃,几万元的债务就挺不过去,改行打工去了。
    保住奶牛,就是在保住奶业发展希望。对于河北而言,我们有着45.8万户像韩悦跃一样的奶农,他们把致富的希望寄托到了奶牛身上。同时,我省把发展奶业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举措,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千万吨奶工程”。我们的产业规划希望奶业引领整个畜牧业走出现代农业的升级样板之路,为此保住奶牛、保护奶农们的利益显得格外重要,因为他们是整个产业链条的基础。
    保住奶牛,也是在避免出现因争奶源出现的恶性竞争。2003年起,蒙牛、伊利等乳业巨头进入河北,随后疾病流行等因素使奶牛减少,这些共同导致了2008年初激烈的奶源争夺战。各乳企纷纷跑马圈地,这种片面扩张的做法埋下了罪恶的种子,个体私营奶站和奶贩子泛滥,奶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最终导致乳业悲剧。
    奶牛自身的特点,也决定奶业发展必须要保住奶牛。从一头牛犊成长为产奶母牛,需要几年时间,如果奶牛被大量杀掉,奶业恢复不可想象。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魏克佳日前表示:“如果牛被杀掉,整个产量下降,那恢复就是一个缓慢的过程。”
    ■保住奶牛,应该既有长效的机制,又要有当前的应急措施
    长效机制方面,国家13部委出台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正在有条不紊地实施。应急措施方面,魏克佳代表中国奶协建议:尽快制定原料奶收购保护价,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同时,出台对后备奶牛的扶持政策和保护性措施,以刺激奶农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保住奶牛,地方政府部门应该大有可为。杜绝用皮革下脚料水解蛋白粉兑制的“皮革奶”、在原料乳中添加解抗剂分解抗生素残留的“无抗奶”的出现,解决奶农因养殖技术不高导致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高等问题……这一切,无不在提醒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地方政府部门,除了抓好整顿和规范奶站、发展规模养殖之外,还有更多的服务工作要做。
    保住奶牛,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这是一条需要以人为本的道路,要把奶农、消费者的利益放到第一位考虑;这也是一条需要统筹兼顾的道路,出台的举措需要既让奶农挣钱,又能让企业得利;还要避免一拥而上的运动式发展。一段时间内,由于部门推动、企业拉动、银行鼓励、媒体宣传,使得奶牛养殖蜂拥而上,甚至出现抢购奶牛、奶牛造假等现象,面对2万元一头的奶牛,许多农民纷纷“高位入市”。但由于市场、技术等方面的服务没有跟上,造成了许多农民没有收回投入的成本,随着危机出现,许多奶农只能忍痛卖牛杀牛。

                                (信息来源:河北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