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导读] 高鸿宾副部长在全国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农业部副部长  高鸿宾

(2009年4月2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和《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安排部署深入开展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推进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规范化发展,促进奶业恢复与振兴。

    会议之所以选择在河北省召开,主要原因是河北省是三鹿婴幼儿奶粉事件的起源地。痛定思痛,事出有因,但整改有力。河北是我国奶业大省,奶牛存栏和奶类产量分别占全国的1∕8和1/7,列全国第4位和第3位,生鲜乳收购站数量多、分布广,占全国的1/7。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河北省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根据农业部的要求,面对严峻形势和巨大困难,以极大的决心,迅速开展生鲜乳收购站专项整治行动,清理整顿和恢复振兴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建立生鲜乳收购站监管责任人制度,推进乳品企业直接经营、托管或监管收购站,安排专项资金扶持收购站建设,奶站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发展道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转变生产方式,加快奶牛养殖小区建设,规模养殖迅速发展,奶业生产恢复与振兴迈出了坚实步伐。

    昨天,大家实地参观了2个生鲜乳收购站,还进行了分组交流和讨论。刚才,内蒙古、河南、河北、黑龙江的4位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大家一定要把这次现场会期间了解到的好经验、好做法带回去,结合本地实际,加快做好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

    这次会议得到了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中央宣传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监察部、商务部、卫生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等8个部委的同志也参加了会议。我代表农业部,对各部门的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和指示,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要求,以最坚决的态度、最扎实的作风、最严厉的纪律、最有力的措施和最严格的标准,雷厉风行地全面深入开展奶站、饲料专项整治行动,积极保护奶农利益,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生鲜乳生产、收购配套规章不断完善,奶站监管体系建设得到强化,对奶站的指导服务不断加强,奶站整顿与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生鲜乳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一)生鲜乳收购站经营秩序明显规范。

    截至4月20日,全国现有生鲜乳收购站15869个,比清理整顿前减少了4524个。在清理整顿中,各地共取缔流动收奶点3833个。对于不符合条件的个体收购站依法进行了取缔,对于符合条件的个体收购站进行了主体合法化改造。目前全国有个体收购站6042个,比清理整顿前减少了1808个。生鲜乳收购站许可证核发工作全面展开,奶牛主产省中天津、辽宁、河南等省市许可证核发比例已超过50%。现有生鲜乳收购站中乳品企业开办的有2860个,占总数的18%,比清理整顿前提高8个百分点。一些地方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的混乱局面明显改观。

    (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目前全国共有机械挤奶站11242个,占现有收购站总数的70.8%,比清理整顿前提高了19.9个百分点。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山西、辽宁、吉林、上海等省市的机械挤奶站比例达到了90%以上。据各地调查,现有生鲜乳收购站基础设施、卫生条件、机械设备、检测手段、操作规范和人员素质明显改善,生鲜乳质量安全保障制度基本健全,收购、销售和检测记录初步规范,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三)生鲜乳质量安全状况明显改善。

    从今年起,农业部全面启动实施了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据第1次监测结果,全国29个省(市、区)的2259个生鲜乳收购站和1 1 14台运输车共抽取3373批次生鲜乳样品,三聚氰胺含量全部符合临时管理限量值规定;13个奶牛主产省的903个生鲜乳收购站共抽取903批次生鲜乳样品,全部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抽检合格率为100%。可以说,当前生鲜乳质量安全是历史上最放心的时期,是历史上最高的水平。

    (四)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明显增强。

    专项整治后,广大养殖场户执行饲料和兽药使用规定的意识大大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开始推行“分户留样、责任追溯”制度,严把收购关。乳品企业加强了对违禁添加物、抗生素等质量安全指标的日常检测,向生鲜乳收购站派出驻站监管员,落实奶厅、奶罐“两把锁”和运输罐铅封制度,从挤奶到加工厂实行全程监控。从各地情况看,乳品企业、生鲜乳收购站和奶农共同努力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的意识明显提高。

    (五)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进程明显加快。

    各地大力推进奶牛养殖场(区)建设,为推行集中机械挤奶和保障生鲜乳质量安全创造条件。2008年末,全国2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36%,同比提高了4个百分点。河北奶牛规模化养殖比例从40%提高到63%,石家庄市散户入区率达95%。

    这些成绩来之不易,这半年多来,结合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的特点和实际,我们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完善配套规章,推进生鲜乳收购站依法管理。

    农业部先后出台了《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和《生鲜乳收购站标准化管理技术规范》等配套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天津、上海、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浙江等省区相应制定了地方配套规章,规范许可证核发程序和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吉林、山东省制定了奶站建设规范,指导生鲜乳收购站建设,基本形成了指导生鲜乳收购站建设和管理的配套法规和标准体系。同时,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深入开展奶业管理法律法规宣贯培训,全面推进生鲜乳。收购站依法管理工作。

    二是构建监管体系,逐级落实质量安全监管责任。

    在机构设置上,农业部已成立奶业管理办公室,部分省市县也相继成立了奶业管理机构,确定了负责生鲜乳生产和质量安全监管的部门,乡镇一级多数落实了联络人员,初步形成了上下贯通的监管体系。在监管责任方面,各地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按照“主要领导分片包干、基层干部分站负责’’的方式,层层落实监管责任。河北省建立了“一月一督导、二月一通报、三月一一调度”制度;浙江专门制定了生鲜乳质量安全行政问责规定,强化责任追究。同时,一些地方还通过印发政策法规宣传手册,发放质量安全告知书和公开信,签署质量安全承诺书等多种形式,推动生鲜乳生产经营主体切实履行质量安全第一责任。

    三是强化日常监管,始终保持高压态势。

    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将专项整治形成的有效做法制度化、常态化,加大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继续向生鲜乳收购站派出“一对一"质量安全监督员,组建巡查队伍,加强日常巡查;农业部和各省(区、市)都公布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举报投诉电话,随时受理举报投诉,对查实的案件及时处理。北京、辽宁、安徽、江苏、四川等省市制定了省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计划;新疆、天津、陕西、贵州等地安排专项经费购置仪器设备,完善生鲜乳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大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力度。

    四是出台扶持政策,引导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建设和规模养殖。

    为支持生鲜乳收购站建设,2009年中央财政在农机购机补贴政策中加大了奶站挤奶机械购机补贴力度。山西、云南、广西等地在落实机械挤奶设备购置补贴政策的基础上,安排专项资金,对改造生鲜乳收购站基础设施和购置相关设备给予支持。一些地方积极支持乳品企业托管或监管生鲜乳收购站,河北、内蒙乳品企业托管或监管生鲜乳收购站比例分别达到43.5%和20。7%。河北、宁夏、甘肃、吉林等地对新建或扩建奶牛养殖小区给予补贴,对散户进区入园饲养进行奖励,对大型牧场建设给予政策优惠。

    大家知道,近些年来,奶站作为生鲜乳收购和销售的中间环节,开办主体形式多样,隶属关系复杂,但在发展初期对这些经营单位既没有专门的监管办法,也没有明确的监管部门,原料奶中间收购环节基本处于失控状态。去年9月20日,国务院明确要求由农业部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奶站的清理整顿和监督管理,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奶站专项整治工作。去年10月9日,国务院颁布的《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对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作出了法律规定。去年11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制定的《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对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经过半年多来的艰苦努力,全国生鲜乳收购站的面貌发生了重大变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走上了新的发展轨道。我们农业和畜牧兽医系统的能力得到了新的提高,奶业今后的发展有了新的基础。可以说,成就振奋人心,经验十分宝贵,未来催人奋进。

    二、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任务仍然异常艰巨

    当前,我国奶业正处于历史发展的最严峻时期,这个问题,我后面要重点讲。在这特殊的时期,作为奶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尤为关键。《纲要》明确要求,到2009年底,对全国奶站都要实行标准化管理,达不到要求的,要责令停业整顿或取缔。虽然奶站建设与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们肩负的任务十分艰巨,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

     第一,生鲜乳收购站经营主体改造难度大。

    目前,全国15869个生鲜乳收购站中,属于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有7200个,占现有收购站总数的45.4%,比清理整顿前下降了17.6个百分点;属于乳品生产企业、规模养殖场和奶农合作社的有8387个,占总数的52.9%,比清理整顿前上升了31个百分点。由于个体和流动生鲜乳收购站(点)比例高,且属于不合法的开办主体,要彻底完成这类生鲜乳收购站点主体合法化改造,任务艰巨。一些地方乳品企业对收购站实行托管,但受企业经济效益下滑,经营亏损的影响,部分企业开始退出对奶站托管。还有一些个体收购站经营主体虽然从法律形式上转化为奶农合作社,可实际上出资主体仍为原个体收购站主,经营主体、管理模式实质没有改变,隐患较多。现有收购站中的个体生鲜乳收购站和流动收奶点关系大量奶农生鲜乳的交售,立即取缔又会造成奶农无处交奶导致矛盾的激发,给改造增加了相当大的难度。

    第二,生鲜乳收购站许可证核发进展较慢、不规范。

    截至今年4月20日,全国已经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3995个,占现有收购站总数的25.2%,整体进展不快,多数生鲜乳收购站处于无证经营状态。在发证过程中,一些地方存在降低标准、审核不严、填写不规范等现象,个别已经取得许可证的收购站缺少必备设施,卫生条件差,挤奶程序不规范,质量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这些问题都要高度重视。

    第三,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落实进展不平衡。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实施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政策,这对于推进收购站标准化改造和规范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从调查掌握的情况看,部分省区对执行挤奶机械补贴政策重视不够,没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扶持,加之收购站主体改造滞后等原因,目前挤奶机械购置补贴资金落实比例低,挤奶机械补贴政策执行进展缓慢。部分主产省已到位和已签订购机合同的比例还不到补贴资金的20%,甚至有的省区至今仍未开展挤奶机械补贴工作。

    第四,基层畜牧兽医部门监管能力建设亟待加强。

    加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是《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管理条例》赋予各级畜牧主管部门的法定职责。《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也对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与管理提出了具体的标准和明确的时间要求。由于生鲜乳收购站纳入监管时间不长,基础薄弱,主管部门工作人员对法律法规还不够熟悉,对执法程序了解不全面,依法行政的意识仍然不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设滞后,制度不健全、人员不足、经费短缺等困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监管能力与监管任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第五,非法添加违禁物的隐患依然存在。

    生鲜乳生产、收购和加工涉及的利益主体多、环节多、污染源多,质量监管难度大。个别企业和不法分子为了谋取利益,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仍然非法添加各类违禁物。近期媒体报导,浙江金华市晨园乳业公司生产的乳品中检出皮革水解蛋白。据查,该企业涉嫌违法添加违禁物质。皮革水解蛋白是利用皮革工业边角料制成的劣质水解蛋白,含有重铬酸钾等有毒有害物质,国家明令禁止在食品中添加。在当前卫生部等九部委联合开展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行动之际,个别不法商人利欲熏心,顶风作案,将皮革水解蛋白加到乳品中,令人震惊,影响极坏,对人民身体健康、对奶业的发展危害极大。尽管这只是发生在乳品加工环节的个案,尽管今年一季度奶牛主产省903个生鲜收购站都未检出皮革水解蛋白,尽管目前违法添加三聚氰胺的现象已基本消除,但这起事件提醒我们,生鲜乳质量安全仍存在隐患,各级农业和畜牧部门一定要提高警惕,继续保持高压态势,容不得丝毫放松。

    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事关奶农的切身利益,事关生鲜乳质量安全,事关奶业的稳定健康发展。我们必须从奶业发展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切实增强危机意识、责任意识,迎难而上,扎实工作,把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抓紧抓好。

    三、全力以赴做好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关键年,也是《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的第一年。当前,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工作进入关键时期。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加快工作节奏,坚定信心,坚持不懈,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明确的要求、更加得力的措施,出色完成《纲要》要求的各项任务。

    (一)强化生鲜乳收购站建设的科学规划布局

    做好生鲜乳收购站的科学规划布局,是强化生鲜乳生产与乳品加工之间的密切联系,加强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的重要举措。在规划布局上,一要与奶牛养殖分布、规模数量等特点相结合。各地要根据当地奶源分布情况,按照方便奶农、促进规模化养殖的原则,推进生鲜乳收购站的建设。防止收购站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防止一村多站、一区多站的混乱状况。二要与乳品加工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相结合。积极推行奶源分区,形成乳品企业、生鲜乳收购站和奶源基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防止争抢奶源,无序竞争的问题发生。同时,鼓励乳品企业按照规划布局,自行建设或直管、托管生鲜乳收购站。三要与生鲜乳收购站主体多元化特点相结合。针对不同的生鲜乳收购站开办主体,设计不同类型的生鲜乳收购站,使得收购站的建设能够适应不同奶牛养殖区域、养殖规模的需要。对于原有收购站点被取缔后出

现“空缺”地带,要优先考虑,尽快建设新的生鲜乳收购站。各地出台的扶持政策和资金,要向符合建设与布局规划的生鲜乳收购站投资和经营主体倾斜。

    (二)加快奶站经营主体合法化改造

    目前,还有一半的奶站没有完成合法化改造,任务十分繁重。各地要因地制宜,强化措施,尽快完成奶站合法化改造工作。在奶牛养殖分散的地区,要通过建立合作社等形式,提高奶牛养殖的组织化程度,建设服务于小规模养殖户的规范化生鲜乳收购站。在奶牛养殖规模化程度较高的地区,要率先完成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的任务,鼓励乳品加工企业采取托管和监管等方式,与生鲜乳收购站建立长期的合同关系,为乳品加工企业提供稳定的奶源。在牧区、山区和奶水牛、奶山羊养殖集中的地区,本着方便奶农交奶、保证质量安全的原则,可以先采取分散挤奶、定点收购的方式,逐步向标准化生鲜乳收购站过渡。

    (三)强化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

    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是强化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今年中央财政在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中,加大了对生鲜乳收购站挤奶机械购置补贴的力度。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抓住机遇,进一步广泛宣传挤奶机械购置补贴政策,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地方配套资金,加大对挤奶机械购置补贴价格和质量的监督,确保补贴政策不走样、不缩水,大力提高生鲜乳收购站机械化挤奶水平,并以此为抓手,从基础设施、机械设备、检测手段等方面逐一核查,规范生鲜乳收购站建设。

    (四)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审核和发放

    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不折不扣地严格执行《条例》,严格生鲜乳收购许可证核发,审核开办主体是否合法、条件是否具备、安全责任是否落实。对于由养殖场开办、不对外收购、直接向乳品企业交售生鲜乳韵收购站,养殖场和企业其中一方必须办理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具体谁办由各地根据具体情况决定。对于合作社开办的生鲜乳收购站,要审查其开办主体资质、成员身份以及是否执行了红利返还等合作社相关章程,防止个别奶贩、奶霸改头换面,骗取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对于企业托管或监管的生鲜乳收购站,要明确质量安全责任人,逐步转变为由企业开办,对于开办主体合法的,予以核发生鲜乳收购许可证。在生鲜乳收购许可证的管理过程中,要切实做到“谁发证、谁负责、谁监管”,对于暂时不符合发证条件的,同样要加强监督。“只发证不监管和“不发证不监管”都是渎职行为,要追究其监管责任。对于日常监管和举报投诉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处理,将质

量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着力加强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执法

    一要在监督监测上下功夫。要以奶站为重点,全面开展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工作,加大抽检频次,加强对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皮革水解蛋白、解抗剂等违法违禁物质的监控。对于三聚氰胺,要继续提高警惕,加强监督监测和日常巡查,坚决防止三聚氰胺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对于皮革水解蛋白,虽然目前在生鲜乳收购环节尚未发现违法添加行为,但各地要以对人民身体健康高度负责的态度,全面开展隐患排查,发现任何线索,决不放过,一查到底。要抓大案要案,对在生鲜乳中添加违禁物质的违法行为,要联合公安、质检等部门加大打击力度,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坚决打击,严惩不贷,起到震慑警示作用。要加快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体系的建设,确保监测能力与监管任务相适应。

    二要在执法培训上下功夫,加强对各级管理和执法人员的培训,使其知法、懂法,做到依法行政。重点培训奶业管理、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复议、法律文书制作等法律知识。

    三要在人员落实上下功夫,要依据法规赋予的职责定岗定人,无论专职兼职、行政事业,调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采取各种有效方式,尽快在县级建立起畜牧兽医综合执法队伍。

    (六)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严格按照《条例》分解监管责任,落实监管职责,责任要明确到单位、到人员,细化工作方案,明确时间进度。要加强工作进展督导,做到有部署、有检查、有考核、有评价,有奖惩。要密切与卫生、工商、质检、工信、公安等部门的配合,形成及时、有效、通畅的沟通协调机制。要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多种渠道积极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要坚持边整治、边建设、边总结、边规范,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新闻媒体,及时报道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的新进展、新突破和新成效,广泛宣传各级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正确引导舆论宣传,为生鲜乳收购站监管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

    同志们,自去年婴幼儿奶粉事件以来,我国奶业发展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借此机会,我对当前奶业生产问题强调几点。

    当前奶业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生鲜乳价格持续下行,奶牛养殖亏损严重。奶牛主产省生鲜乳平均价格已连续下降12周,降至2.43元/公斤。扣除收购环节费用,养殖户拿到手的只有2-2.2元/公斤,部分地区合同外收购价格仅0.8-1.2元/公斤。据测算,目前生鲜乳的饲养成本在2元/公斤左右,如果加上后备牛和干奶牛饲养、生鲜乳拒收等均摊成本,养殖户已大面积处于亏损状态。二是乳品企业收奶量锐减,生鲜乳产量下降。2月份奶牛主产省乳品企业收奶量同比下降20%以上,乳品企业要求收购站“新户不增加、老户不增量”。奶农普遍降低饲养水平,减少挤奶次数,加上部分产奶牛被淘汰,导致生鲜乳产量明显下降。今年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853万吨,同比下降1.5%。三是部分地区宰杀奶牛现象加剧,主产省

奶牛存栏下降。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奶牛存栏1219万头,同比下降3.3%。其中能繁母牛752.8万头,同比下降4.4%。2008年9月以来,宁夏奶牛存栏从38万头下降到31万头,减少18.4%,内蒙古奶牛存栏同比下降10.5%。宰杀的奶牛,已经从老弱病残和低产牛向中高产牛蔓延,部分地区产奶牛的比例已不足40%。

    奶业发展困难重重,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进口奶粉低价冲击。去年10月以来,进口大包装奶粉价格大幅度下降,奶粉进口量逐月攀升,今年一季度达6.6万吨,同比增长83%。受此影响,乳品企业产品大量库存,国产奶粉积压目前已达30万吨。二是消费者市场需求不足。婴幼儿奶粉事件后,乳品消费量大幅减少,目前仅恢复到七成左右。在婴幼儿奶粉市场,国产奶粉市场占有率不足20%。三是乳品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由于市场销售不畅,产品大量积压,乳品企业普遍亏损。

    当前奶业面临的严峻形势,与其他农产品一样,是全球金融危机等综合因素影响的结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4月22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稳定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8条政策措施。农业部迅速提出了贯彻落实的意见。针对奶业发展等问题强调指出,要稳定奶牛、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抓紧落实巳出台的奶牛冻精、生猪良种补贴等扶持政策,落实30亿元奶牛、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中央投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把中央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措施落实好,确保畜牧业生产有一个好的发展。

    面对当前奶业的严峻形势,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有清醒的认识,一手抓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一手抓稳定奶业生产、维护奶农利益,多措并举,帮助奶农度过难关,保护奶农生产积极性。一是千方百计保证生鲜乳稳定收购。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把协调加工企业稳定生鲜乳收购作为当前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好,最大限度防止奶农倒奶杀牛。要推动各级地方政府出台应对奶业危机的政策,从扩大消费、帮助企业消化库存、保护优质后备奶牛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稳定奶业生产。新疆和宁夏近期出台了扶持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出了实招,力度大、效果好,值得其他省学习借鉴。各地要发挥奶业协会的作用,维护生鲜乳收购秩序,协调解决购销双方的纠纷。要探索建立生鲜乳第三方检测机制,实行公平公正的检验检测制度。二是深入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奶业生产形势不好的时候正是养殖农民最需

要指导服务的时候。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要把这次奶业的危机化为奶业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契机,淘汰老、弱、病、残和低产奶牛,着力推行标准化养殖,提高养殖水平。要加强养殖户技术培训,普及推广先进饲喂技术,提高养殖效益。要完善防疫设施,落实防疫措施,严防重大动物疫病发生。三是全面加强奶业生产监测和宣传引导。各级农业和畜牧兽医部门要密切关注生鲜奶生产、收购和乳制品生产销售情况,加强监测信息的分析和研判,准确把握形势。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强乳品营养和质量安全方面的宣传,提振消费信心,促进乳品消费。

    同志们,实现生鲜乳收购站规范化建设和标准化管理事关奶业的振兴和持续健康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时间紧迫。我们要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振奋精神,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确保完成生鲜乳收购站建设与管理目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60周年。

                         (信息来源: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