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转帖:达能:伤逝和未来

[导读] 转帖:达能:伤逝和未来
  一段精疲力竭的婚姻终于解体了。经过两年半的激烈争夺,达能与娃哈哈最终以分手落幕。
  在9月的最后一天,达能与娃哈哈双双发布公告称,双方已达成友好的和解方案,该方案的核心内容就是达能同意将其在数家合资公司的51%的股权出售给中方合作伙伴,至于何时出售、何种价格出售等等核心问题,达能与娃哈哈相关人士均对记者秘而不宣。 

  不过,据记者多方了解,此次出售的价格在3欧元左右,相当于30亿元人民币,这与此前达能所希望的100亿到120亿元人民币的期望相差较大。“身陷于纠纷中的达能想及早脱身,娃哈哈也疲倦了。”一位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说。
  而更令业界所关注的是,在经历与娃哈哈分手、退出光明和蒙牛之后,达能在中国又会何去何从?
  最后的战争
  双方闪电般的和解、分手,令业界猜测颇多。
  9月30日上午,在北京的希尔顿酒店内,达能与娃哈哈举行了和解的签约仪式,除了双方的高层之外,商务部欧洲司孙永福司长、林文军处长以及法国驻华大使和经济参赞也出席了签约仪式,政府官员的出现,也令这场凝重的和解大会,多了几分官方意味。
  据一位接近谈判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此次和解谈判是从6月初开始,既有双方共同的意愿,也有政府的意志和推手在里面。“毕竟拖了两年多时间,进行了上百场法律大战,谁都累了,中国官方的意愿是希望在国庆之前,把一切都解决掉,最后的发展证明,双方都给了政府这样的面子。”
  “这场官司在商务部放了两年半,也是迄今为止经历最为头疼的商业官司。”一位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告诉记者,而在此期间,中法的关系也几经周折,这多少也影响了双方的和解。
  他透露说,在达能与娃哈哈成立之初,商务部尚未成立,到后来也不是决策达能与娃哈哈谁对谁错的机构,而且在维护本土企业和海外投资企业利益上,如果处理不好,都会引起不好的影响,因此,陷于进退两难中的商务部官员们谁也不敢轻易做出判断,还是希望双方能够和解,“不过,在最初的阶段,双方火气都很大,各不让步,一拖就是两年半。”
  达能与娃哈哈的争夺曾经几经轮回。在2007年4月,战争爆发的初始阶段,达能希望以40亿元的价格收购宗庆后手里39家非合资公司,而宗庆后则认为,这是低价强行并购,双方矛盾公开化。
  而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达能都希望可以收购宗庆后手里的非合资公司股权,达能亚太区总裁、集团首席运营官范易谋此前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就表示,宗庆后大量发展的非合资公司严重伤害了合资公司的利益,因此收购它们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而宗庆后则以当初商标转让未果等等原因进行回击。
  据知情者说,在2008年开始,陷入与娃哈哈战争中的达能转变了思路,希望将合资公司股权卖给娃哈哈,从纠缠中脱身,开价在百亿元人民币左右,而这远超出了宗庆后的心理价位,他的价位在30亿元人民币左右,双方的谈判一度陷入僵局,“双方曾经有大半年时间没有再联系。”
  而后始于2009年1月启动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曾被双方都寄予了最后决胜负的时候,据知情人士透露,此案中,即便达能最后胜出,但面对被宗庆后强力控制的企业,“最后只能拿到一堆废旧的设备,可能连10个亿都不到,因此在仲裁结果出来之前,达能与娃哈哈和解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而2009年6月初的瑞典斯德哥尔摩仲裁结果双方一直秘而不宣,而后便各退一步,而此时,政府也开始介入,充当调解人的角色,最终促成达能与娃哈哈进入了和平分手谈判。“合资公司资产清理、结束境内外数十起官司,谈好价格都迅速的在这3个月解决了。”
  “其实双方最终的和解在9月中旬就已达成,为了避开媒体的炒作,达能与娃哈哈这对曾经亲密无间的合作伙伴完成了最后一个合作的事情,就是决定在9月30日公告,之后终于一拍两散。”上述人士透露说。
  达能独资路
  不过,在业界人士看来,达能与娃哈哈历时两年半的争夺,到最后都对双方名誉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和影响,“达能被贯以强行并购、资本玩家等称呼;而娃哈哈,随着宗庆后离岸公司、逃税事件、海外护照等等登诸报端,这让其以后的融资和上市之路步履艰难,基本上,在双方争夺的过程就是一个互相揭短的过程。”
  而在争夺之外,双方的生意却依然没有落下,而是各有发展。
  据记者了解,在双方争夺之初的2007年,娃哈哈的销售额在180亿元左右,而到了2008年,娃哈哈已经实现328亿元的销售额,在2009年一季度的销售就超过了100亿元,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食品饮料企业,而在全球范围内,也仅次于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吉百利、柯特4家跨国公司。
  据悉,在与达能纠缠阶段,宗庆后却不慌不忙的在全国各地圈地,仅去年就投资60亿元建厂和投产新品,“与达能的争夺,让宗庆后更看准了中国市场的机会,扩张更为迅速。”一位业界人士说。
  而据记者了解,达能在中国的发展一直以来也多被外界所误读。
  在经历娃哈哈事件之后,业界对达能的态度由原先垄断市场的警惕变为达能是否要撤出中国的猜测,或评价说达能已在中国市场完败。而据记者了解,目前在中国,达能的战略也在这两年间完成了战略的调整,在未来达能将走独资这条道路,而非撤出中国市场。
  目前达能在中国主要有三大块业务,主要包括新鲜乳制品、水饮料和婴儿营养品,而据记者了解,这三块之间的整合也在进行之中。
  其中在新鲜乳制品方面,达能在2007年相继退出了光明和蒙牛,其曾经的拳头产品,碧悠酸奶也随着消失市场半年之久,此时,达能认为在奶制品方面已足够强大,可独立进入,不见得非要通过合资企业方式。
  2008年初,达能悄然收购了北京妙士乳品公司,在2008年年底,利用妙士的生产线,断市半年多的碧悠酸奶开始出现在市场上。
  据乳业专家王丁棉对记者透露,在退出市场之前,碧悠酸奶在广州的占有率在50%以上,在北京、上海的市场份额也相当高,因此达能决不会放弃这一产品,而重点发展酸奶制品也与达能集团的总部战略一致,据悉,达能90%的收益都来自于奶制品。
  而达能对水饮料的整合也已经开始。据记者了解,达能在中国设立了单独的饮料管理部门,主要由达能益力饮品有限公司、乐百氏食品饮料有限公司、梅林正广和饮料公司组成,旗下包括乐百氏、脉动、达能益力等产品。
  “达能在饮料业务的发展很好,其中之前亏损的乐百氏在2008年已经收支平衡了,2009年估计就会小有赢利,这是一个好的开端。”达能中国饮料部副总裁林天立对《中国经营报》记者透露说,他表示随着达能在中国市场的开拓,不可能卖掉乐百氏,“我们就是想把它做好。”
  在婴儿食品方面,达能旗下的多美滋婴儿奶粉在中国中高端市场的份额在15%左右,而其旗下的牛栏牌(Cow & Gate)和Olvarit婴儿食品也开始陆续进入中国市场。
  而在经历娃哈哈事件之后,达能的发展思路也发生了转变。“目前,达能三大业务主要依靠酸奶、饮料、婴儿用品三大事业部来做,这三块业务旗下都是达能全资控制的子公司,因此控制起来也比较方便;另一方面,三大事业部也都各有一定的自主和决定权,达能的策略是就权力集中和权力下放双管齐下。”一位了解达能的人士透露说。
  达能中国二十年攻略
  ■1987年,成立广州达能酸奶公司。
  ■1994年,与光明先后合资建立上海酸奶及保鲜乳项目,达能占45.2%的股份。(已退出)
  ■1996年,与娃哈哈成立5家合资公司,获得41%的股权,亚洲金融风暴后,拿到51%股权(已退出);同年收购深圳益力食品公司。
  ■2000年3月,达能收购乐百氏92%的股权。
  ■2001年,达能亚洲有限公司参股光明,比例为5%,之后增持光明股权达到20.01%。(已退出)
  ■2004年,收购梅林正广和饮用水有限公司。
  ■2006年7月,法国达能以持股22.18%的比例成为中国汇源集团的第二大股东。
  ■2006年12月,达能与蒙牛组建合资公司,达能持股49%。(已退出)
  ■2008年年初,全资收购北京妙士乳品公司,独自生产碧悠酸奶。
  此外,达能在中国还独自经营多美滋婴儿奶粉、依云矿泉水、牛栏牌(Cow & Gate)和Olvarit婴儿食品。
                        (信息来源:搜狐财经 中国经营报 作者:叶文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