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黑龙江奶业信息网 >> 行业动态

转帖:美国奶品质量监管模式

[导读] 转帖:美国奶品质量监管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奶品产量最大的国家。2007年,其原料奶产量达1856亿磅,连续六年呈增长态势。奶牛总头数达到915.8万,每头奶牛的产奶量是2万多磅。牛奶总产值达354多亿美元。2007年,美国奶品出口也创最佳纪录,达到30亿美元,增长63%。  
    美国人均年消费液态奶品约178磅,在日常美国人生活中,牛奶及其制品举足轻重。因此美国建立了极为严格的奶品质量检验制度。  
    奶品质量监管模式奶品的质量和安全卫生,在美国是受到严格监管的。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FDA)是美国奶品质量安全的主管部门。早在1924年,美国就制定了《奶品条例》(简称“PMO”)。经过多次修订,该《条例》已成为规范和监管奶牛生产、运输和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操作指南。FDA通过该《条例》和“州间奶品货运全国理事会(NCIMS)”的运行机制,与美卫生部、各州和县级奶品监管部门以及各地乳制品行业等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监管奶品从农场牛奶收购、运输容器、工厂加工、批发零售最后到消费餐桌等各环节的质量控制,以保障奶品的卫生与纯净,成为世界最安全、放心的食品之一。  
    产供销环节质量控制原料奶收购环节:FDA授权地方有关机构承担奶品质量的日常监管,而这种监管首先是从奶牛农场开始。农场饲养的奶牛,其中九成奶牛是黑白花奶牛。奶牛有定期的兽医体检,有病牛就被迅速隔离治疗。其次,挤奶的程序实现了高度的自动化与卫生化。所有的农场都配备自动的挤奶器并会自动消毒杀菌。挤出的牛奶被直接储存在低温的不锈钢容器里以保持新鲜。第三,每一批从农场运出的原料奶都会经过一系列的卫生与质量检测。而承担抽样和监测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均经过FDA认证,且每两年对这些抽样人员和实验室进行一次评估。  
    奶制品加工环节:根据《奶品条例》,奶品生产加工厂商是保证奶品的质量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人,奶品厂商必须在管理部门规定的期间里,在产品销售之前送到经认证的实验室检测。例如,六个月内至少要送交四次样品检验。除了产品之外,工厂车间、装配器材、环境维护、运货车辆也都是列入检查的范围。  
    美国绝大部分奶品生产加工厂都实施HACC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以判定和控制加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危害。最近的资料介绍,美国只有低于0.1%的牛奶没有达到国家标准。而在因为食品导致的疾病中,牛奶及其制品传播疾病的比率也从1938年的25%降低到今天的不到1%。  
    奶品批发零售环节:批发/零售商是销售环节奶品质量控制的主要责任人。放上超市货架的每一桶鲜奶都标有日期供顾客参考。商家会在快到期时把剩余产品全部下架。这也是充分考虑消费者的权益并避免日后纠纷的必要手段。如果有召回的不合格奶品,一切损失通常由生产、加工或销售的责任方承担。商家往往不敢因为担心巨大的损失而隐瞒不报,一是美国大众媒体的监督使这一企图几乎成为不可能;二是因为如若责任方消极无为导致了消费者的任何损失,都将会招致严重的惩罚,诸如罚款、停业、吊销执照,严重者则追究责任人的法律责任,如公司破产、责任人倾家荡产甚至坐牢。  
    长期以来,美FDA通过  
    NCIMS机制,对奶品质量安全进行风险分析评估,这也是美国决策食品安全政策的传统手段。 
    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制定条例和相关法规,配以先进的技术措施,建立了有效的早期预警系统。而立法部门则赋予有关主管食品安全机构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的权力,以便他们能随时应对危害消费者健康的情况。而这些机构不仅担负着用法律手段维护公众健康的责任,也担负着向公众传播食品安全知识的责任。另外,发达的媒体监督和沟通系统,以及积极的公众参与监督也为早期预警提供了保障。 
    尽管如此,美牛奶质量安全偶尔也会出现问题。另外,美越来越多的州允许原料奶可直接向消费者销售,对此也引发了公众对奶品质量安全的考虑。1998-2005年间,已确定由原料奶引发的病例1007个。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科技网)